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

Ragtime

先從美國歷史講起好了……

自從林肯廢除黑奴制度後(十九世紀),黑人大量湧入紐澳良、孟斐斯、芝加哥等大城找工作,除了「賣身」外,音樂也成了謀生工具。19世紀末的美國南方,酒吧裡都能看到累到癱在鋼琴前的黑人……(黑人要賣命工作才能賺點小錢……有人可以坐在位子上口袋就有七億……)

再這樣下去當然不是辦法,筋疲力盡的演奏者不得不做出「高音和低音相互交錯再分開的音樂」(左手累了換右手彈,右手累了換左手彈),由於沒有閒暇顧及旋律或抒情,因此成了節奏為導向的音樂。

而這種音樂就是Ragtime─左手負責穩定的低音節奏,右手則是快速而複雜的旋律與變奏。

Ragtime簡稱Rag,中文稱「繁音拍子」或是「散拍音樂」(中文直譯:拉格泰姆),算是爵士的前身,意思是「破碎的節拍」。黑人們在酒店、船上、咖啡屋、馬戲團等地,用來自非洲的切分音拍演奏古典音樂或進行曲,有點挑釁古典音樂的意味,所以,Ragtime也有一點輕佻的味道存在。

Ragtime結合了進行曲、歐洲裔美國舞曲、抒情歌和沙龍音樂,並加上切分音,之後的Ragtime都是依照「切分音法、循環主題、變形樂句」架構而成,主要是以鋼琴演奏,不但深受黑人喜愛,中產階級的白人也很喜歡。

Ragtime演奏者沒有音樂教育、也沒有正式服裝,甚至很多人認為那是黑人音樂來亂的─起源低劣,觸鍵粗俗,彈久了會對學習鋼琴造成傷害,但是這種「自然形成」的特點使Ragtime顛覆了傳統音樂,讓它和新古典音樂並駕齊驅。

最著名的作曲家莫過於被稱為「拉格泰姆之王(King of Ragtime)」的Scott Joplin。他是一位黑奴的兒子,年輕時曾在酒吧等娛樂場所演奏鋼琴,1899年因創作 「Maple Leaf Rag」而一舉成名,其餘還有大家熟知的「The Entertainer」、「Easy Winner」。

然而,這種音樂也是有「缺陷」的,因為作曲家常為了符合曲式,而創作出很多輕浮的作品,就像李斯特一樣,只有表面功夫,沒有內容……因此,隨著Scott Joplin的去逝,Ragtime的全盛時期也宣告結束,另一個原因是藍調、搖擺等爵士樂的出現。直到 1973 年,電影「The Sting」使用了一些Joplin的配樂,才使得Ragtime再度受到世人的注意與討論。

至於我為甚麼會聽到Ragtime呢……嗯,又是和電玩有關XD,當我在玩模擬樂園2時,遊樂設施可以選擇播放音樂,有一個「滑稽的音樂」所使用的正是Joplin的「Searchlight」所以就這樣開始注意這類型的音樂。

我自己也彈了一下,的確,若用古典音樂的彈法,無法完全表現Ragtime的精神,我正努力地學習Scott Joplin的演奏方法。

接下來聽聽看Ragtime吧。

Maple Leaf Rag,由Scott Joplin親自演奏:



Easy Winner,由Scott Joplin親自演奏:



The Entertainer最早版本:



The Entertainer:



The Entertainer小提琴與鋼琴:



Pine Apple:



Searchlight Rag模擬樂園2遊戲版,一聽就知道是遊戲配樂XD



Searchlight Rag正常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